《发现非遗之美》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食 非物质文化遗产 《发现非遗之美》

《发现非遗之美》

2024-07-17 15: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夫妻肺片。夫妻肺片实为牛头皮、牛心、牛舌、牛肚、牛肉,并不必肺。重视选料,制造精细,调味考究。夫妻肺片片大而薄,粑糯入味,麻辣鲜香,细嫩化渣。深受群众喜欢,为差异于其他肺片,便以“夫妻肺片”称之,在用料上更为考究,质量日益进步。

夫妻肺片

肥肠粉。是四川省成都市众多地方传统名小吃中最有特色的品种之一,主要材料有红薯粉,辅料有肥肠、菜子油、干红辣椒花椒等。肥肠粉麻辣鲜爽,色红味美,配上特色的拌肥肠既可作为小吃品味,也可权作特色一餐。肥肠粉完全具备“快餐”的特点。肥肠粉一直受到四川及全国人民的喜爱。

肥肠粉

兔头。这东西骨头大肉少,有什么好吃的?可是一旦吃过老妈兔头的人,一定会了解,为什么四川人总是啃得那样投入,甚至带上手套双手并用,管他吃相多丑陋。麻辣的、香辣的、五香的,老妈兔头口味不多,可是都很有味。兔头具有骨多肉少,越吃越香等特点。吃兔头专门的叫法为“啃”,“啃兔儿脑壳”在当地方言中也有亲嘴的意思 ,是一种乐趣多多的美食。

兔头

担担面。是四川成都和自贡著名的地方传统面食小吃,据说源于挑夫们在街头挑着担担卖面,因而得名。担担面是将面粉擀制成面条,煮熟,舀上炒制的肉沫而成。成菜面条细薄,卤汁酥香,咸鲜微辣,香气扑鼻,十分入味。

担担面

回锅肉。是一种烹调猪肉的四川传统菜式,归于川菜系。四川区域大部分家庭都能制造。回锅肉的特征是:口味独特,色泽红亮,肥而不腻,入口浓香。所谓回锅,就是再次烹调的意思。

回锅肉

三大炮。是著名的四川地区传统特色小吃,主要由糯米制成,由于在抛扔糯米团时,三大炮如“弹丸”一样,发出“当、当、当”的响声,分为“铁炮”,“火炮”,“枪炮”,故名总称“三大炮”。

三大炮

钵钵鸡。是一种四川传统名小吃,属于川菜系。从清代流传至今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是以陶器钵盛放配以麻辣为主的佐料,加上多种调料的去骨鸡片拌和而成。有皮脆肉嫩,麻辣鲜香,甜咸适中的特色。吃奶汤面时配以钵钵鸡,别具风格。

钵钵鸡

麻婆豆腐。也称为陈麻婆豆腐,是四川省当地传统名菜之一。制造质料主要有豆腐、肉末、辣椒和花椒等。麻婆豆腐外观色深红亮,红白绿相衬,豆腐形整不烂,吃起来具有麻、辣、烫、嫩、酥、香、鲜等风味。

麻婆豆腐

麻辣烫。起源于长江之滨。最初是船工和纤夫创造了麻辣烫这种简便易行而又独特的吃法。从成都到三峡的川江流域,由于水流湍急,纤夫成了必不可少的风景,他们在拉纤之余,在江边垒起石块,支起瓦罐,捡拾一些树枝作干柴生火,舀几瓢江水,一切都就地取材。

麻辣烫

川北凉粉。川北凉粉是发源于南充市的一道著名小吃,自清末问世以来,以其独具红辣味醇、鲜香爽口的川味风格饮誉巴蜀,流传至今。2007年,川北凉粉的制作技艺入选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川北凉粉

梓潼酥饼。梓潼酥饼原名“薄脆子”,是中国四川梓潼的汉族传统名吃,当地特色糕点之一。主要以小麦精粉、菜籽油、化猪油、一级白糖、芝麻等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独特配方制作。旧时用木炭火,现采用红外线炉烘烤而成,具有形如满月、色泽浅黄、光泽明亮、酥纹清晰、香而酥脆、入口化渣、回香淡雅等特点。发展至今,口味已由过去的甜味一种发展为椒盐、蛋香、奶味、水果等八种,老幼皆宜,久食不厌。2007年,梓潼酥饼与川北凉粉、梓潼片粉一起入选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梓潼酥饼

富顺豆花。富顺豆花是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的著名小吃,嫩豆花(又称水豆花、灰馍儿)与特制蘸水和大米饭配合食用,三位一体。因其豆花“滚、嫩、绵、白”适中,蘸水“辣、麻、香、鲜、甜”俱备而闻名,其制作技艺入选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富顺豆花

火边子牛肉。火边子牛肉是古老“盐都”自贡市的传统名菜,以质优味美、片薄如纸、酥香绵长而闻名遐迩。火边子牛肉源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选料严格,刀工精细,工艺考究,风味独特。火边子牛肉鲜味悠长,到自贡的客人只要尝上一口,没有不叫绝的,至今仍是自贡的独家美食。2011年,自贡火边子牛肉与阆中盐叶子牛肉一起入选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火边子牛肉

军屯锅盔。锅魁,又名“酥油千层饼”,是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的汉族传统小吃。其历史悠久,做工考究,独具风格,以香、酥、脆、细嫩化渣而名扬川西。

军屯锅盔

郫县豆瓣。郫县豆瓣是一种汉族传统调味品,属于四川省郫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是川菜的主要调料之一,2008年6月7日,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获批成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郫县豆瓣

先市酱油。泸州市合江县先市镇位于川南黔北结合部的赤水河畔。古时,川盐从自贡到泸州进入长江,在合江溯赤水河上行,经先市至茅台,再通过陆运至贵州腹地。由于得盐道原料充足之便利,先市盛产酱油,酿制技艺始于汉,兴于唐,盛于清,所酿酱油因“酱香浓郁、味美醇厚”而饮誉川南黔北。在2014年,先市酱油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先市酱油

宜宾燃面。燃面是四川省宜宾地区最具特色的汉族传统名小吃之一,原名叙府燃面(叙府是宜宾市别称,亦称“僰bó道” 、“戎州”、“叙州城”),旧称油条面,因其油重无水,点火即燃,故名燃面。2011年6月,宜宾燃面入选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宜宾燃面

崇庆冻糕。崇庆冻糕为四川崇州地区的著名传统糕类小吃。系以大米、白糖、糯米、猪板油、黄豆、芝麻等为原料制成的蒸制点心,松泡甜香,油而不腻。用米粉经发酵蒸制而成,原名冻馍馍。因在制米浆时常在冬季发酵,又因崇庆县产品质量最佳。故名。其糕色乳白,暄嫩适口,淡香微甜,具有浓厚的乡村风味。

崇庆冻糕

叶儿耙。叶儿粑,是四川地区特色传统小吃。川西农家清明节、川南春节的传统食品。叶儿粑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叫法和特点。在崇州等地也叫艾馍。在川南自贡、宜宾、泸州以及云贵的 昭通 、遵义等地则叫做猪儿粑。此外在乐山地区,叶儿粑选用的叶子则有所不同,当地人选用本地特有的大叶仙茅叶子作为粑叶,可以很好的将其裹起来。

叶儿粑

豆腐帘子。豆腐帘子是四川省崇州市怀远镇名吃,独产于怀远镇泉水村一带,已有500多年历史。先用优质大豆和怀远镇泉水村独有泉水制成可食之豆浆后,投入适量卤水,使之浓凝,再用刷把搅匀,然后用纱布铺入木匣,一层细布,一层3mm豆花,滤干成型,形成25cmx50cm片状,经手工卷成圆筒形,放置竹垫子密室发酵,长白毛后食用,生吃微涩,烘、炸均可,味道特别。因其状若川西农村晒谷垫子,所以叫豆腐垫子,随时代的发展逐步演变叫豆腐帘子。

豆腐帘子

提糖麻饼。提糖麻饼产自四川十大古镇之一的巴中市恩阳镇,距今也有五百多年历史了,它的做法有七十二道工序,道道精细,条件苛刻。选上等的精面、糯米、大麦、红糖、芝麻、麻油、香油等八种全天然原料制成。刚出炉的提糖麻饼,形如满月,色泽金黄,满月上还有密密麻麻的白芝麻,宛如满天繁星把麻饼点缀得更加惹人喜爱;黄而不焦,皮酥心脆,香甜化渣。

提糖麻饼

内江蜜饯。内江蜜饯又名煮货四川省内江特产有40余个品种60多个花色成品形态多样味道各异保糖保汁滋润化渣香甜可口入口生津红桔金钱桔蜜饯,形圆体扁,边成菊瓣,色似琥珀,味含桔香,什锦蜜饯集桔饼,樱桃,天冬,枣子等多种蜜饯于一盒,清咸丰乙卯年1855年,名师钟铨源于内江城内开设铨源号蜜饯铺,名扬于外,内江蜜饯素以色泽透明、饱糖饱水、滋润化渣、味美香甜的独特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内江蜜饯早在唐代就被列为皇家贡果,至今久负盛名,经久不衰,产品形态多样味道各异,香甜可口,入口生津。

内江蜜饯

苏稽米花糖。苏稽米花糖产于乐山市苏稽镇,清代末年就有名,畅销省内各地,在抗战时流传出川,甚至远达香港。苏稽米花糖,前身为峨眉猪油谷花,始于清代以前。后由张吉武将其制作技术带到苏稽镇,并取名为"苏稽米花糖"本品选用乐山地区上等糯米为原料,产品光润饱满,口感酥脆香甜,苏稽--千年古镇,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积淀,素有嘉州"鱼米之乡"、龙灯之乡"的美誉,有远销境外的嘉定大绸、有香飘四海的"全牛席"、还有酥脆可口的米花糖,苏稽是1994年列入的全省首批试点小城镇,是2003年命名的全省重点示范镇,是国家级农业科技生态园区所在地。

苏稽米花糖

仁寿芝麻糕。仁寿芝麻糕味馨香,糕质细嫩,柔和化渣,甜而不腻,润肺补身,营养丰富,老幼皆宜,深受消费者喜爱,仁寿芝麻糕以优质糯米、面粉、核桃、芝麻为主要原料,采用传统的生产工艺和独特的生产技术精制而成,具有糕质细腻、甜而不腻、香甜化渣、色鲜味美、营养丰富、润肺补身等特点,堪称地方土特产食品中的“天府一绝”。

仁寿芝麻糕

开江豆笋。豆笋是四川省开江县著名的地方特产,是经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源于清朝初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加工历史。它采用优质大豆为原料,经过磨浆、风干结皮、提取,经特殊加工而成的纯绿色食品。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和钙、铁、锌及多种维生素,并兼具腐竹、豆皮营养丰富的特点,口感嫩滑、细腻,味道醇香、鲜美,食用方法简单(一般在水温浸泡4—8小时即可完全变软(中途更换2-3次清水效果更佳),烧、炒、炖、卤均可),适合各个年龄阶段和不同口味的人群食用。长期食用有利于小孩的生长发育,可延缓人体衰老,增强免疫力等辅助作用。

开江豆笋

《非遗之美》主编姚泽民(左一)与著名画虎大家姚少华(右一)在成都宽窄巷子

(责任编辑/姚泽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